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科研 > 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

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

2020年09月28日 16:16:02 来源:英德市实验小学 访问量:226 作者:李霞妹

一直以来,人们总是这样说,数学学得好的人思维是不会差的,而且在数学教学中,教师往往只重视讲授知识、方法归纳、思想传授,而忽视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,从长远来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。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,生本思想下的教育都要求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,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,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,而质疑能力是各项能力的基础和前提。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究,就没有创新,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必须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,我有以下几点看法:

    一、营造氛围,让学生敢问

  陶行知先生说:“发明千千万,起点是一问。”人类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从小的问题开始的。例如: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从代数与几何是密不可分的认识中,提出了坐标法,用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,创立解析几何学;苹果从树上落下,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。

  所以,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放下架子,充分尊重学生,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,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,即便是错误的,我们也不要马上否定他们的问题,而是应该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,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,赞许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保护他们的积极性。此外,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。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,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。开始时,学生往往不会提问题,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数学问题本,把在平时预习、上课、做练习时的问题记下来。针对这些疑问,先展开学生间的讨论,如不能解决,再去问老师。通过这样的方法,可以逐步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。学生刚开始提的问题大多是幼稚的,甚至是不合乎情理的,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,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、学会思考。从而形成创造力,才能敢问。

  二、激发兴趣,让学生想问

  学生想问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之上的,小学生阶段正是各方面思维发展的阶段,也是数学思维建立的初级阶段,我们要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着手,激发他们的兴趣。

  利用数学史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兴趣。学生有普遍的“追星潮”,他们对数学界的名人也充满着崇敬。在教学中,我觉得有意识的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,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崇拜观,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。例如:陈景润在不断地猜想、批判和演算中证明了“陈氏定理”,为“哥德巴赫猜想”最终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先辈们的成功经验也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和执着由衷赞叹,也更好地激励有志于科学的青年勤于思考,善于发现问题而勇于质疑。

  三、创设情境,让学生能问

  在新版的《数学课程标准》中指出“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、理解数学”,这就强调在数学课堂中,可以通过有效合理的情境营造,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,有意的创造一定的情境,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猜测性的“质疑”,这对培养创造性的思考是非常有利的。

提供操作机会,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,进而提出问题。例如:北师版一年级下册《走进图形世界》这一章的教学是搭建开放情境教学最好的平台,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“七巧板”拼出多种多样的图形,然后分析其中图形的构成,构思新的图案,我讲解本章第一节课时,让学生准备了七巧板,让他们自己动手拼,相互探讨拼出来的图形的特征,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,也加强了学生想象动手能力的培养。开放性地情境,导致了开放性地学习,它是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,学生在自主探索、亲身实践、合作交流的氛围中,解除困惑,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。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:拼出的图形象什么?不同图形间有什么关系?等等。通过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,即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,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。

学生的质疑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,因此,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,我会加大力度抓好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,对每一个学生负责。

编辑:邓彩娣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广东省英德市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。